1.主題單元的設置
語文學習是從多角度考慮學生的發展,以整體漸進的形式向前推進的!罢w”的含義是:①三個維度整體設計,每個環節都應體現三個維度的發展。②聽說讀寫各種實踐活動綜合。所以,本教材采用主題單元的形式編寫。
(1)連同入學教育,本冊共設置18個主題單元。這些單元排列在一起,體現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“序”,主題之間不構成知識體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體系。每個單元沒有明確的教學要點——沒有單元提示、預習提示、單元知識短文等,各單元之間,不連成一條知識“線”。
(2)每個單元的內容,借“題”松散地組合在一起,“題”是“題目”的意思,起著營建學習情境的作用,不是文學意義的“主題”,沒有統轄整個單元的作用!爸黝}”不構成單元的內容核心,各種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是借“題”發揮。
(3)單元里的內容沒有“導——扶——放”的前后序列,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、教學的需要自行組織、安排、調換單元內的各項活動。
(4)每個單元由主體課文和“語文天地”兩部分組成。[注意: “語文天地”中的練習,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,不是課外作業,不是課后復習,更不是考試內容。]
第一、第十二單元是開放單元,沒有課文。學生是在活動中學,在生活中學。其他單元也設計了一些開放的活動內容。拼音的幾個單元,課文在后面。
2.丁丁和冬冬兩個人物
設置這兩個人物,增強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親和力,編寫者的意圖、教師的意圖,通過兒童的探究、用兒童的語言顯示出來,使教材主要是學生的“學本”,而不僅僅是老師的“教本”。這兩個人物將伴隨著學生一起成長。
3.“金鑰匙”系列
“金鑰匙”從學習習慣、學習策略、學習方法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,以培養“會學習”的人。金鑰匙安排在每個單元最后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,將其穿插在教學中。還可以根據自己和學生的心得予以補充。
自檢:自審能力是重要的學習能力!白詸z“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反思、調適。本學期的教學重點,是培養學生經;仡^看的習慣,不在自檢的方法和水平上要求。
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、學習策略、學習方法,主要靠實踐,不要把金鑰匙的內容當知識點傳授。
4.其他
(1)課文后面原打算附詞語,因為本冊單音節詞占多數,又受篇幅所限,就沒有列出來。請老師們注意教學時應補上學習詞語的環節。(見下面識字部分第(3)點)
(2)教材中一律沒有寫明筆畫名稱,教師可以根據各自的習慣叫法教學。有一部分難學的筆畫下學期學習。
(3)因為本套教材還有課外閱讀、成長手冊、寫字本等配套材料,寫字描紅的內容就不再占課本篇幅了。課本中只對易錯和難寫的字給以輔導。
(4)語文天地中各種圖標的含義都在教師用書中說明了。課題下加橫線的要求背誦;古詩要求背誦。藍色打開的書表示自讀,教師可以不過問;紅色打開的書表示必須在課堂上讀的材料。
(5)凡是加三角的項目可選做。沒加三角的也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補充、削減、更改內容。
二、一年級上冊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分析
1.關于漢語拼音教學
(1)首先學習漢字的必要性:①漢字是母語文字,隨處可見,應當充分利用。拼音不是漢民族的母語,不應當脫離母語環境學習拼音。學生入學后首先學習拼音,客觀上灌輸漢字必須向拼音文字靠攏的意識。②漢字是方塊字,像一幅圖畫,兒童認識漢字比認識拼音字母容易得多。拼音不是文字,只記錄語音,學習拼音不是識字。兒童學習拼音很困難,容易一入學就產生挫折感。③語文是各科學習的工具,學習拼音的6~8周內,數學等科目將不得不替語文承擔識字教學的任務。
(2)首先學習漢字的可行性:①在1956年《漢語拼音方案》公布前,人們是怎樣識字的?在使用注音字之前的幾千年中,中國人是怎么識字的?②日本人、韓國人、我國的少數民族,都操著各自的語音學習漢字,可見作為書面的文字,漢字字形對字義的影響,遠遠大于字音對字義的影響。③專家的研究,都證明不識拼音直接學漢字可行,而且比先學拼音效果更好。
(3)《課標》的精神是淡化拼音。新教材的改革嘗試:①先學100個左右的漢字,再學拼音。②以漢字帶學拼音,在學習拼音時學習漢字。③注重過程,層層遞進,滾動前進,螺旋上升:其一,一年級上冊——認字母,拼音節,讀生字(注意不要硬加內容)。下冊——抄寫字母和音節。二年級上冊——粗略學習拼寫音節,以適應寫作和上機的需要(此處超標)。下冊——大寫字母,音序,漢字輸入。其二,本冊內部1~4單元滲透,整體認讀滲透,9單元后滲透。④主體課文不注音,以免干擾識字。自讀課文注音,以利學生閱讀。
。圩⒁猓簭恼麄學習進程看,拼音是識字的工具;從本冊看,拼音是重要的教學內容,務必使全體學生學會拼讀。方言區可根據本地情況,重點糾正某些聲母韻母的發音。]
(4)漢語拼音的評價。原則上不單獨進行總結性評價,而與識字結合起來,考查學生能不能看拼音識字。要注意形成性評價。學生學前教育差異大,要及時幫助差生學會拼音。
2.關于識字教學
(1)教材追求的理想:①盡快學會1800~2000漢字,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和習作,這對兒童的發展(知識、智力、情感等)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。②使學生掌握獨立識字的方法,使語文教學盡快度過識字階段。③識字與閱讀同步。
(2)依據《課標》的精神,本教材實行認寫分流。
·為什么要實行認寫分流?①認容易,寫難。一般人會認的字都比會寫的字多。硬要認寫同步,勢必讓“會認”等“會寫”,從而貽誤了學生盡早進入閱讀的時機,弊遠遠大于利。②人們對認字和寫字的需求是不同的。A數量不同。B選字不同!靶、蜻蜓、潛望鏡”等閱讀中需要認識的字可能一輩子都不寫。③兒童“認字”和“寫字”的心理發展是很不相同的,請看下表: 認 寫
用眼,用腦 用眼,用腦,用手但是兒童手部寫字用的小肌肉群發育晚
整體感知 從筆畫和部件入手
兒童熟知的具體事物,筆畫越多越好認 從簡單到復雜,從獨體字到合體字
先記憶后理解 理解了才容易會寫
在語文環境中識字較容易 寫字的環境越單純越好
可見,“四會同步”,是違背兒童學習心理的一廂情愿的苛刻要求。
·分別構建認字和寫字的教學序列。 認 寫
總目標
(小
學
階
段) A.識字1800~3000個B.學會識字的方法,能不依賴老師獨立識字。 A.寫對,寫好,寫快。寫對筆順筆畫,在使用中寫對。字的間架結構好。體式章法好(超標)。會寫行草偏旁,書寫>20字/分(超標)。B.有辦法防止和糾正錯別字(超標)。
低
年
級
教
學 選
字 閱讀的常用字 兒童習作常用字。構字能力強的母體字。
序 口語語匯中選字,聽讀識字,感知漢字特點。
↓
成批識字,掌握漢字規律。學習識字方法。
↓
運用漢字規律,獨立識字的步驟和方法。
獨體字 筆畫筆順
↓↓
認識漢字的結構方 間架結構式,
常用合體字↓
↓ 體式章法
在組詞、造句、選 ↓
詞填空、習作等實 熟練,速度較快際應用中,解決“ ↓
寫對”的問題。 常用行楷偏旁(1~3年級) (1~6年級)
。圩⒁猓簬滋讓嶒灲滩亩紝嵭姓J寫分流,本教材的特別之處:①應寫的字有些是過去學認的字,按寫字發展規律選字,又都在本篇課文里(“人”例外),以分散學習的難點。②課文中不少生字只是滲透性學習,教材不做要求。]
(3)識字教學的途徑和方法:
、俪浞掷脙和犃O強、機械記憶力極強,以及整體認知事物的心理特點,以聽領先,讀、背課文,(這時兒童面前是一大片字)然后逐步縮小語境(詞、語、短句,這時兒童面前是一塊字或一條字),最后抽出單個漢字認識,然后再放回到課文中去認讀(指讀)。這種方法與“分散識字”的方法基本相同,簡單概括為“聽讀識字”。
就目前研究和實驗的情況看,指讀有利于使兒童集中注意力,有利于幫助他們把字音與字形對應起來,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認字方法。如何理解《課標》在閱讀部分的第2點提出的“不指讀”?第一,指讀是一種識字方法,不是閱讀方法,認讀課文后朗讀時,應當不用手指。第二,這個目標是整個學年段的目標,學生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有個學習的過程。即使到三四年級,《課標》也只是提“初步學會默讀”。第三,目前尚沒有發現比指讀更好的方法,如果有,可以推廣。
、陂_發語文課程資源,與大語文接軌,教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電視、廣告、報紙、說明書等途徑認字(見第十二單元)。教材插圖展現了城市的景象,農村地區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環境,在村委會、小學校、化肥袋、日歷等處挖掘學習資源。
(4)使學生掌握一點獨立識字的方法。
·“聽讀識字”在課堂上表現為聽老師讀,認字。在課外自己識字,則應當通過“問”,聽別人讀出字音,認字,見61頁金鑰匙。
·看圖識字。本冊選取的“圖”,是那些能顯示漢字字形和字義的象形字和會意字,數量較小。
·看拼音認字。學生從第九單元開始借助拼音識字。
·教材滲透一點形聲字、會意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