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內容:
桃 紅 復 含 宿 雨 ,
柳 綠 更 帶 春 煙 。
花 落 家 童 未 掃 ,
鶯 啼 山 客 猶 眠 。
教學準備:圖片、課件、古箏音樂磁帶
教學過程:
一、創設情境,激發興趣。
1、出示課件:圖中畫了誰?他在干什么?
2、大屏幕出示古詩的內容,教師簡介作者。
3、學生齊讀課題。
二、初讀感知古詩的意境。
1、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。
2、同桌互讀,糾正字音。
3、指名讀古詩,師生評價。
4、教師范讀。生再讀古詩。
三、圖文結合,再讀感悟。
1、指名讀古詩。
2、出示課件(文中的插圖)。分小組討論:這首詩描寫了什么季節?你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。
3、全班交流:
(1)我從 “桃紅”看出是描寫的春天的景色,因為春天才會有盛開的桃花。
(2)我還從“柳綠”看出來是春天的景色,在春天,柳樹都發芽了,才會是綠色的。
(3)我補充一點,我是從“鶯啼”得知作者寫的是春天,我們在第一課學了一個描寫春天的詞“鶯歌燕舞” ……
4、用圖幫助學生理解“宿雨”、“山客猶眠”。
5、教師點撥:在配樂聲中老師用散文的形式把古詩所描繪的意境朗讀出來,學生欣賞。